川东北首例!4秒房颤消融术,华西广医破解心律失常难题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5-03-14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川东北地区首例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QDOT MICRO)联合心腔内超声(ICE)手术,为一名特殊房颤患者开启"无颤无栓"新生活。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填补区域空白,更标志着房颤治疗正式迈入“极速、精准、无痛”的智能时代!
患者是一名80岁的老年女性,长期房颤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合并严重脊柱侧弯造成心脏转位,且对疼痛极度敏感。
传统消融手术面临解剖定位困难、时间长、风险高等多重挑战。心血管内科团队创新采用国际前沿的QDOT MICRO智能消融导管与心腔内超声技术,在零造影剂条件下精准完成房间隔穿刺,通过实时超声影像构建心脏三维模型,运用90W超高功率消融模式,仅用4秒单点放电即完成肺静脉隔离,全程手术时间缩短40%,术后患者即刻恢复窦性心律,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这项技术就像给心脏装上了GPS导航系统。"手术主刀医生刘丁铭主治医师介绍,智能温控导管搭载的6个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感知组织温度变化,66个微孔精准调控盐水灌注,在提升消融效率的同时将并发症风险降低60%;心腔内超声导管如同深入心脏的"透视眼",360度动态成像避免X射线辐射,特别适合孕妇、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双技术联用既攻克了复杂心脏畸形的定位难题,又实现了"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治疗。
作为威胁我国近千万人群的"隐形杀手",房颤会导致脑卒中风险激增5倍,而传统治疗存在手术时间长、患者耐受差等痛点。此次创新技术突破不仅为脊柱畸形、高龄体弱等特殊患者群体带来新希望,更推动区域房颤治疗进入"超精准、短平快"的新阶段。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临床重点专科,面对万千房颤患者多元化诊治需求,科室在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上持续研究和探索,将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始终以创新突破为引擎,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房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