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8小时——我院完成川东北首例运用ECMO技术院外转运救治患者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2-01-21
“没有机会了,上车就出现意识障碍了!”1月16日晚,邻水县王医生在广安市胸痛中心微信群里发出讯息。


到底发生了什么?


患者邓某某,男,46岁,因胸痛两个半小时前往邻水县某医院就诊,初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准备通过绿色通道转入我院胸痛中心治疗。可是转运途中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家属焦急万分,立即向我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寻求帮助。


得知这一消息,我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主任王健立即联系王医生了解病情,19:55率ECMO团队紧急赶往邻水医院。



“时间很重要,患者太年轻,必须全力救治!”我院副院长顾永林在微信群里做出重要指示。


与死神抢病人,分秒必争!20:35,ECMO团队抵达医院,立即进行病情评估。经超声评估心脏、血管后,ECMO团队立即实施股动脉、股静脉穿刺、侧支循环建立,每一次穿刺放管,都犹如针尖上的行走,精细沉稳,“不好!患者出现室颤!” “按压” “除颤”……


 时间如静止的沙漏,一路惊险,扣人心弦。期间患者共突发三次室颤(恶性心率失常),一度命悬一线,在团队的紧急施救后ECMO终于成功转机。


接下来,需要将患者转运至我院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CMO膜肺机、转运呼吸机、心电监护、微量泵……多种管道,转运工作困难重重,在ECMO团队6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1月17日凌晨1:20患者顺利转回我院。胸痛中心立即组织心血管内科、心脏大心血管外科、放射科、手术麻醉中心、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对患者进行MDT多学科联合会诊,紧急实施急诊PCI手术。生死时速8小时,历经重重艰险,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经过血管修补、拖栓等处理,1月17日19时,患者顺利脱机。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转入我院心血管内科继续治疗。


    说了这么久,你一定很好奇,这个ECMO到底是个什么厉害角色?ECMO又称“体外膜肺”(“魔肺”),那它究竟有啥子魔力?


ECMO,全称体外膜肺氧合,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新技术,其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是目前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最后治疗手段,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它能暂时替代肺脏和心脏功能,让衰竭的心肺有机会恢复。它也是目前重症医学最顶级的器官支持手段,体现了一家医院或地区中最高救治水平。


我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从2018年开始独立开展ECMO,总共救治患者近20余名,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据了解,在2021年10月卫生健康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云平台中我院重症医学科DRG绩效评价排全省第五位。此次我院运用ECMO技术院外成功运转救治患者在川东北地区为首例,代表着我院危急重症救治水平位居省内前列。华西广医ECMO救援小分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将继续努力,运用ECMO技术为更多的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