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给力:91岁高龄骨折合并严重心衰患者顺利康复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18-01-26


1月21日,沐浴着冬日暖阳,一名已出院十几天的91岁高龄患者的家属满怀感激与喜悦之情走进我院麻醉科,把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妙手回春;医术高明,华佗再世”的大红锦旗郑重地献给我院麻醉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以及对其工作的高度肯定和热情鼓励尽在这面锦旗之中。


事情追朔到20171216日,91岁高龄的唐婆婆在家不慎摔倒,导致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遂即入住当地医院治疗。患者端坐呼吸,高血压病、慢支炎、肺气肿等已30余年;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了更多问题:心脏超声示全心增大,中度肺动脉高压,快速的心房纤颤,全身多处血管有硬化斑块。目前最严重的是严重心功能衰竭,心功能III-IV级。

一般情况下,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高龄虽然不是麻醉手术的绝对禁忌,外科手术也是开展熟练的常规术式。但是鉴于患者合并如此复杂而严重的内科疾病,当地医院经过多科会诊及讨论后,一致认为,此手术风险的关键是患者如此脆弱的心血管功能能否耐受麻醉,麻醉过程中因心力衰竭加重、诱发心梗等死亡的风险极大,手术后任何一点波折都可能致患者不能如期出院。当地医院经过反复讨论后还是放弃手术。家属满怀让患者站立的愿望破灭了,一家人陷于绝望中:难道老人家以后就注定卧床不起了么?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人四处求医打听咨询得到的答案:年龄大了,即使不动手术都随时可能油尽灯枯,更何况如此复杂的疾病状况呢?

2017年1220日,我院麻醉科接到家属的咨询电话,麻醉科医生耐心地为患者家属进行了详实的风险评估和解释,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阐明各自优缺点。患者的一家人反复商量,做出最后决定:无论何种治疗方案,坚决要求转入我院继续治疗。

2017年1222号,91岁的高龄老人入住我院骨科。入院后,骨科各级医生高度重视,一方面完善各项检查,同时邀请了心内科、呼吸科、ICU及麻醉科等进行了多科会诊。积极纠正患者脆弱的脏器功能。患者因长久卧床肺部开始出现感染征象,如不及时手术,呼吸状况可能会急剧恶化。

应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的手术意愿,麻醉科各级人员群策群力,制定了完整而缜密的麻醉管理方案。1227日,在麻醉科和骨科多位医师的共同努力下,运用精密麻醉监测设备和器械,复合应用麻醉方式和药物,保证良好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对病人各项重要生理机能进行精细调控和维护,手术医师技术熟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护理措施全面有效,患者平稳顺利地渡过手术麻醉。

术后,病人送入ICU加强监测治疗,各重要生命体征恢复平稳,2天后转入普通病房,8天后基本康复出院。出院后我院相关义务人员随时与家属保持联系,随访麻醉手术效果,指导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可以自行独立行走。这是我院多科协调合作的又一成功手术案例。

据我院麻醉科负责人介绍,我院麻醉科近年来不断加强业务技能提升及技术创新,在麻醉管理与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在建的省级重点专科。麻醉医生着眼全人,既看到“病”,更看到“人”的临床思维,在超老年、疑难、危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上更显独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麻醉科将更好的为老百姓提供高效安全的麻醉服务。

随着近年来我院与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的深度合作,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各项新技术、高精尖技术陆续开展,尤其是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突飞猛进,外科在发展、在进步。麻醉科作为平台科室,术前严格评估、精心准备,术中为手术创造各种有力条件,精细管理,为危重疑难病人保驾护航,为外科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麻醉科功不可没。麻醉科还不断与各内科专科、妇产科合作,开展各种无痛诊疗技术,为各种内镜介入诊疗提供无痛技术支持,致力于舒适医疗、无痛医院建设事业。

白衣胜雪,大爱精诚。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拥有更好的生存质量。鲜红的锦旗既是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的不断鞭策。激励我们再接再厉,为广大患者更好地服务。(伍川 秦素兰)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