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柿子竟引来如此病痛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19-03-27

前不久,我院成功通过内镜下治疗了一位因常年食用柿子而导致胃内巨大胃石的老年患者。经随访,患者出院近两个月来恢复良好,再也没有治疗前的腹痛、腹胀症状。

患者是一位70余岁的老人,因反复腹痛、腹胀曾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进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内有巨大胃结石。三年前因为“胃穿孔”在其他医院做过开腹修补手术治疗,这次患者坚决不愿意接受开刀手术治疗。所以,转入我院消化内科,希望进行内镜下治疗。

患者入院后,医生在询问其病史时,发现他自己家里种有柿子树,数十年来有长期食用柿子的喜好。根据患者的情况,我院消化内科为他再次做了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的巨大胃石由胃底延伸至窦体交界部,其直径达到胃腔的1/22/3,触之质硬,且在胃角可见直径约0.6cm的溃疡面;打开直径3.5cm的圈套器无法圈套住胃石。

对患者检查后,我院消化内科医疗团队就患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沟通时,患者仍坚持不愿选择开刀手术。于是,消化内科医生在与麻醉医师讨论后,决定对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麻醉医师熟练的配合下,我院消化内科胡维林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近4个小时的治疗过程中,在耗费了1把Dual knife及4个圈套器等治疗设备后,成功将患者的胃石的2/3逐步切碎后取出,剩余的胃石被切碎至0.4—0.6cm左右大小待自行排出。患者术后三天再次复查胃镜,其胃内未见胃石潴留,于是出院。据了解,患者出院已近两个月,恢复良好,再也没有出现过腹痛症状。

据胡维林副主任医生介绍,从患者胃里取出的部分胃石标本堆积后约有12cmx6cm大小。这次成功开展的内镜下治疗刷新了华西广安医院内镜下胃石症治疗历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几乎无创伤,标志着华西广安医院内镜下治疗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胡维林介绍,胃石是指经口摄入的某种食物、药物或异物在胃内正常或异常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不可吸收的聚合物,属于消化道内源性异物。胃石症常见的可分为植物性胃石、毛石、乳酸石、药物石,不同地区和国家因饮食结构不同,其胃结石的性质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因食用山楂、柿子和黑枣较为普遍,故以植物性结石多见。成人胃石的形成原因与复杂的胃内环境变化有关,易感因素包括既往的胃手术史、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克罗恩病、肿瘤、胃肠道的脱水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外,老年人或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也会存在胃动力受损。这些情况会导致包括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动减少、排空延迟,以及幽门功能异常,为诱发胃石形成提供条件。儿童胃石则多与异食癖、智力障碍、精神疾病和乳糜泄有关。腹胀、腹痛、上腹不适等为胃石症常见表现,病情严重时可见胃肠梗阻和胃溃疡发生。随着科技及医学发展,内镜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等为其优点,越来越得到患者与医师青睐。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