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临的抗“疫”一线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0-02-11

李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至今已在这里工作近7年。2017年参与的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H7N9患者。妻子是本院一名儿科医生,两人育有一个5岁零八个月的女儿。自116号接诊新冠肺炎首例患者,李骁就一直泡在病房里,奔忙在照顾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线。

                                 口述:感染科医生李骁

                                  记录:党办姬利芬

1.“肯定是一个长期作战的过程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我一直在关注新冠肺炎的新闻,尤其是1月11日后国家卫健委开始每天更新疫情最新动态。当听到分离出来的病毒是冠状病毒时,我心里一震,因为SARS也是冠状病毒。同样是冠状病毒,它的致病性、致死性和基本增生速率[①]等都没有相关的报道,但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太清楚在人流量最大的春节爆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陈某某是广安首例确诊患者,治疗没有经验可循,能遵循的只有国家不断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期间我们很幸运的受到了诸多省级专家的面对面及5G远程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1月19日带队来广安并亲自进入病房查看病人情况,敲定精准治疗方案;20日省卫健委专门委派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陈小菊和川北医学院ICU医生葛颖驻点广安,指导病人的救治;22日华西医院院长、四川省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为民教授也亲临广安,给予帮助和打气。真的是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






此外,我们还必须执行很多严格的防控措施。比如所有人进出传染病区、倾倒垃圾都有自己的特有路线,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走,防止交叉感染。职工群也有发出通知,1月31日和2月8日两次调整外围出入口,除医院正门、侧门、传染病区大门外,其他通道统统暂时关闭。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三级防护,入院人员必须接受监测体温,力求把院内交叉感染可能性降到最低。

2.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上”

就广安市其他医疗机构而言,我们医院接诊的确诊患者是比较多的,广安市范围内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基本都在我们医院。




最开始的时候,白一春主任负责协调,王健和我具体实施救治,3—4个护士按照ICU特级护理标准轮班工作,她们常常要全副武装在病房里面待上8小时左右,压力也大。很快院内进行了调配,兄弟医院也开始支援。目前隔离病区按照1:1.5的医护比例配置,共有38名医生、57名护士。确诊患者配置一线医生4名,二线医生2名,三线医生1名;护理方面危重症是4小时一班,重症专科护士专班照护;重症患者6小时一班,呼吸专科护士专班照护,轻型、疑似、留观病人8小时一班,全院抽调护理骨干,随时支援。


工作强度确实蛮大的,因为每次进出病房,我们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着这种特殊的装备在病房里工作,非常闷、呼吸都会觉得很不顺畅,还要带眼罩和N95口罩,常常一片雾水,对人的适应性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脱防护服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每次需要30分钟左右的样子。因为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来,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而且又比较珍贵,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坚持又坚持的,尽可能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每天还会进行多次的手卫生,经常会用速干手消毒剂。它里面本身含有酒精的成分,用的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的话会对皮肤产生比较大的刺激。不光是我,还有其他的一些老师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一些损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听到一个医生或护士说过一句不满的话。大家很自然地认为治病救人是自己的职责,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3. “首例病人的出院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1月29日,两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陈某某被转移到了普通病房;2月2日,正式出院。

应该说,他的出院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因为他在前期呈现的是一个危重症患者的状态,持续畏寒、血氧饱和度低、呼吸困难、喘气吃力,一度是靠着无创呼吸机撑过来的。现在他成功被治愈,说明即使出现了危重症状态,我们是有能力治疗的。所以还是那句话,新冠肺炎可防可控可治,但前提必须是早发现、早报告。


我也特别感谢陈某某对我们救治组的信任,治疗过程中不夸张地说,他极度配合我们,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是上无创呼吸机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个俯卧位的通气,他可以在床上趴三四个小时。二是后期恢复比较好的时候,希望他能尽量下床活动,每次都可以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三是治疗期间,他的血糖偏高,分析后发现和他的饮食有关,就对饮食结构进行了调整,也是非常配合的就接受了。这也是他能较快出院的一个重要原因。


疫情远远没有结束,我说这些不是告诉你感染了可以治疗,就可以随便出去逛,这个绝对是不行的。很重要的一点还是预防,个人需要注意的是勤洗手、勤通风、出门要戴口罩,因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不一定要戴N95口罩,普通的医用口罩和外科口罩就可以应对我们大多数的情况。必须群防联控,才能打赢这场硬仗,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2月7日,第二例确诊患者出院。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的日子里会传来越来越多的捷报。

4.“爸爸,你好久回来?”

古代说,忠孝不能两全,我现在是工作和家庭不能两全。

1月下旬的时候非常忙,每天大概只能睡个三个小时左右。现在稍微要好一点,但还是处在一个攻坚期,需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没那么多时间关心家人。有一次和女儿通电话,她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陪她玩。我说,爸爸现在比较忙,有很多病人需要爸爸的帮助,暂时回不来。女儿就接了一句,爸爸你到底好久回来?我当时哭笑不得,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有愧疚,但不后悔。


我知道,她长大后,会理解我的。因为此时此刻,每个人在努力扛起那份责任:医生治病、警察值守、工人造医院、志愿者各显身手,就连平时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下棋的老大爷们也在认真监测体温、排查外来人员,肩负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



[①] 一个感染者在传染期内在易感人群中引起的新感染者的期望人数,为传染病的传播速率,有人称之为基本增生速率(Basic reproduction rate, R0)。一般情况,传染病在易感人群中传播流行的条件是R0>1,如果R0<1,传染病就不能传播和流行。R0是一个平均值,即使当R0<1,一些感染者有可能引起一个以上的新感染者,所以有感染或病例发生的小单位聚集现象。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