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好抗疫一线的“侦察兵” ——记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放射科坚守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源链接:http://api.gazx.org/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57217
自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肩负重担,重症医学科(ICU)、呼吸内科、感染科、院感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纷纷放弃春节休息时间,赶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不惧危险,毅然坚守在阻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白衣天使”的职责与担当。
然而,还有这样一群人,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他们与临床医护人员并肩战斗在第一线,虽然默默无声,但却发挥着战力强悍的“侦察兵”作用。他们24小时坚守在“哨所”里瞭望“敌情”,一有异常,马上就吹响警哨预警。他们就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放射科的医务工作者。
放射影像科的CT检查是新冠肺炎的必检项目,是疫情攻坚前线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提供诊断依据,放射科的医务工作者们挺身而出,承担重任,牢牢筑起抗击疫情的第一道屏障。
“年前有大量务工人员返回广安,当时疫情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大量发烧病人来医院就诊时都没有戴口罩。”诊断组医生何新民说,1月23日晚上他上夜班,近70个病人来做CT,而且90%是发热病人。
“由于当时医院防护物资缺乏,只有确诊病人来复查时我们才穿防护服,”何新民说,“平时接触发热病人根本没有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N95口罩等防护设备,只有普通的外科口罩。”
让何新民记忆犹新的是,1月23日晚上来了一家四口,四人都是从武汉的返乡人员,其中父亲和儿子来做CT,口罩也没带,他都和病人近距离接触过。诊断结果出来后,两人均被确诊为新冠肺炎。1月28日儿子的母亲也来做CT,结果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我当时没穿防护服,没戴护目镜,只穿戴了工作服、口罩和手套。”何新民说,检查出是疑似病例后,他立即向发热门诊的医生报告,并及时上报收治入院,避免交叉感染,同事提醒医生及其家属做好防护措施。正是在这样物资紧缺、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下,放射科全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只为能检查出更多的患者。
众所周知,接触确诊病人防护服必不可少,但防护服是一次性的,脱下来就不能再穿了,这对医务人员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1月28号,技术组工作人员李超上夜班,由于当晚要复查确诊病人,李超穿起了防护服。为了节约资源,李超晚上不敢吃晚饭,不敢喝水,因为怕上厕所。一直忙到晚上12点下班回家后,他才吃上一口热饭。由于连续穿了6个多小时的防护服,又热又不透气,李超全身都湿透完了,就像刚洗完澡一样。
最让他们担忧的,就是怕接触了病人后被感染。
1月24日,诊断组的郭琼值夜班,当晚有60多位病人来做CT。由于没有防护服,只有外科口罩和手套,她怕反复起床穿脱工作服污染了身上的衣服,再把病毒带回家把孩子感染了,她一晚上都不敢睡觉,就在机房坐了一晚上。
由于害怕把病毒传给家人,技术组的蒋佶廷从1月24日后就和妻子单独住在一边,儿子接到爷爷奶奶家住,一个月来都不敢回家看儿子一眼,只能通过手机和儿子视频聊天,听着儿子喊“爸爸妈妈,我想你们”,蒋佶廷和妻子的心都快碎了。
火车跑得快还需龙头带。从1月16日起至今,放射科主任、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陈建新未休过一天假,每天早上8点半就准时来到医院参加救治专家组的讨论,仔细分析CT影像学表现为发热留观病人排查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筛查和确诊病例诊治做出精准评估,为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做出贡献。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放射科的医务工作者们无私奉献,默默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他们将不辱使命,和全体医务人员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