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市人民医院)及早备“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筑牢疫情防线 守护百姓安全
原链接:http://szb.gazx.org/pc/content/202002/25/content_18111.html?spm=zm1265-001.0.0.7.nTbZmB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我市全面进入抗疫“战时”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市人民医院)及早进入战“疫”状态,切实履行医疗救治市级定点医院职责,顾大局讲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上演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了生命防线。
冲锋 毅然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
“我的父母孩子健康,如果组织需要,我愿意第一时间到前线去。”“从选择了医学专业的那天起,我就作好了牺牲和奉献自己的准备。”……1月24日,除夕夜,在这万家团圆之际,该院370余名医护人员却“逆流而上”,主动要求参与到救治和防控一线去。
为储备医护救援力量,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力,该院向全体职工发出志愿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全院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参与,其中不乏很多来自骨科、产科、眼科、心内科等与新冠肺炎非相关专业科室的人员,但他们主动接受培训,按照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参与防控救治,都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月13日,我市10名医护人员踏上驰援湖北的征程,其中包括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市人民医院)的刘小林。
刘小林是该院手术室的护士长。2月12日下午,刘小林得到消息,医院正在选拔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她立即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申请驰援湖北。
事实上,刘小林只是该院医护人员主动申请援助湖北中的一员。
2月12日,市卫健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市的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驰援湖北。通知发出后,该院70余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主动报名。“随时听从命令,走向战‘疫’第一线,决不退缩!”“不惧危险、不畏生死、随叫随到。”……在请战书上,来自全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写下了一条条滚烫的话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病毒面前,广大医护人员不是不知道危险,但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较量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截至2月24日,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市人民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人17例,其中包括区县医院转入的4例,目前8例确诊病人治愈出院。
救治患者的过程,是一场与死神短兵相接的较量。
“患者刚来时情况非常严重,医院马上给他用上了呼吸机维持呼吸。”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健依然记得收治我市首例确诊同时也是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陈先生的情景。
1月16日,从武汉返回广安的陈先生因身体不适到该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随即收治入院。“自1月19日开始,患者的病情一度十分危险。”王健说,医院专家组全力予以救治,给他上了呼吸机,也用了抗病毒的药物,然后再对他进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治疗。
“省上派了专家组蹲点指导,医院还运用5G技术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对患者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治疗,并根据他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王健说,经过一系列治疗措施,陈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并出院。
陈先生的治愈出院,证明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针对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市人民医院)按照“四集中一远程”的总体要求,运用医疗—营养—心理管理模式,组建多学科团队,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精准施治。同时,按照三级预检分诊的要求,对来院人员测量体温和询问病史等,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再造门诊流程,实行“三通道”管理,让医务人员、普通病人和疑似病人分流,切实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在医用物资紧缺情况下,采取统一管控、分类使用、多方采购和争取援助等方式,确保隔离病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各类医务人员得到有效防护。
此外,该院在传染病区设置了隔离病床96张,紧急采购了负压车、有创呼吸机、移动DR等救治病人和感染防控所需的设施设备,紧急装修了5间负压隔离病房,全力保障设施设备的配置需求。
坚守 一个个逆行的白色身影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市人民医院)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全力以赴、不畏艰险,坚守在抗疫第一线,那一个个逆行的白色身影,组成最靓丽的风景线。
1月22日,该院发出全院职工取消春节放假的通知,所有职工正常上班,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全院1700余名职工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个退缩。
“结婚证可以晚几天领,但治病救人一刻都耽搁不得。”该院感染科医生吴小翠主管我市第二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她男友常年在外地奔波,俩人聚少离多,本打算在春节前办理结婚证。接到医院取消放假的通知后,她毅然推迟了结婚时间,奔赴前线24小时留待科室,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及时报告诊疗情况、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人病情的变化。
“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站出来,共抗疫情。”疫情袭来,33岁的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凌强主动请缨到一线战斗,一待就是10余天,主要负责筛查疑似病例,兼对确诊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不少患者入院后情绪不稳定,出现担忧甚至恐慌的情绪。”凌强说,他细心耐心地疏导,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月28号,放射科技术组工作人员李超上夜班,由于当晚要复查确诊病人,李超穿起了防护服。为了节约资源,李超晚上不敢吃晚饭,不敢喝水,担心上厕所。一直忙到晚上12点下班回家后,他才吃上一口热饭。由于连续穿了6个多小时的防护服,又热又不透气,李超全身湿透,就像刚洗完澡一样。
不久前,刚做过肾上腺肿瘤手术的医疗服务科科长代小川,奔波在后勤保障第一线。她说:“到不了最前线,就要作好当一块砖的准备,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
策马奔腾,战“疫”正酣。“白衣战士”们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达到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二。我们坚信,在“白衣战士”们的持续奋斗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而那些逆行的医务工作者,也一定会平安凯旋!(龙俊帆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