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距离武胜县城约22公里,广安市区约46公里。该村共有265户,8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45人;低保户54户,71人;五保户19户,20人;残疾人40人,贫困发生率17.01%。
2018年7月,作为我院第二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成员,张继平被分到了武胜县永胜乡平桥村[①]。刚来到平桥村的时候,乡政府领导安排他在本村村主任杨小龙家里居住。居住条件极为简陋,三伏天电扇都没有。晚上睡觉时,打开窗户关了灯,蚊子蜂拥而至;打开窗户开着灯,杨小龙养的蜜蜂又来光顾了,张继平睡也不敢睡了。折腾了一周后,他自己置办了一台空调,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察民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脱贫,就必须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掌握政策、深入群众、熟悉民情。
在拿到贫困户花名册后,他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扶贫工作中,开始逐户走访贫困户。那些日子,张继平常常忙的水都忘了喝,微信步数也总是高居榜首。高温下的摸排调查,热并快乐着,因为收获满满。走访的过程中,张继平发现村上的垃圾池堆满了垃圾,却没有得到及时清理,臭气熏天、苍蝇到处飞。他当即联系了分管村容的乡干部,将平桥村的情况作了说明,随后乡干部安排车辆和环卫工人进行了处理,垃圾堆苍蝇满天飞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在三四组走访时,张继平听说村里的河道被污染了,养殖的鸭子都喂不活。群众事情无小事,何况还是涉及到村民经济收入和环境卫生的大事。初步调查核实后,张继平将此事报告给了乡上领导。乡党委书记华力、分管环境卫生的其他领导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到了平桥村。张继平带领他们,沿着污染的河流,在一米多高的河沿两岸杂草丛中寻找着源头。原来是九大队的养猪场未经处理,直接将粪便排到了河里面。乡党委书记华力现场办案,下令养猪场即刻整顿,修建粪化池。不久,河道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反映也少了。
听民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谁都不能掉队,必须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张继平开展扶贫工作的初心。
2018年8月底,在前往武胜县城中的中巴车上,他无意中从村民和司机的交谈中得知平桥村的一个村民,家里经济条件差,又身患重病,日子过得实在恼火。因为不知道患病村民的名字,张继平回到村上后边处理日常工作边走访打听。几天后,终于找到了这家人——平桥村六组杨生会。杨生会本身因脑溢血偏瘫,还有一个患有尿毒症肾功衰的儿子杨明建。该户因为在武胜县城买有商品房,建档立卡时是被筛选掉的,但又确实是因病致穷。张继平一边把杨生会的情况报告给了乡党委书记华力,一边和另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张余对其进行善心捐款。最终,在村干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注关怀下,村上开会集体讨论此事,村民们同意给予其低保户,生病可以享受新农合和大病救助保障;乡政府也会时不时以临时救助的方式对杨生会家进行帮助,他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平桥村一个叫高石梯的地方,人流量大但路况差,遇到下雨天容易有人摔倒,陆续有村民向张继平反映此事。张继平前往现场进行了勘察。在确定情况属实后他将此事反映给了村支书和乡党委书记华力,得到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委派张继平全权负责高石梯的整修工作。一周后,降坡和地基修缮完成,村民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摔倒了,张继平也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解民忧。“他这人实诚,自打扶贫以来一直住在村里,时不时地这儿走走,那儿看看。人说话也随和,村民有啥问题总是喜欢找他解决,真的是给我们办了好多事哦。”平桥村的百姓这样称赞张继平。
六组走访时,张继平发现,贫困户郑明汉其家属胡秀芳因为没有户口而享受不到很多优惠政策。原来胡秀芳是郑明汉在湖北打工认识并结为良缘的,但当时的胡秀芳是有家庭的,因为家暴跑了出来。她不敢回去拿户口本,几年后前夫以失踪为由注销了胡秀芳的户口。和郑明汉来到平桥村后,两人过着稳定的日子,育有两女,均已出嫁。
长期以来,胡秀芳没有户口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这个家庭。张继平和负责该户的扶贫干部张余向上级作了情况说明。乡政府高度重视,由永胜乡派出所负责处理此事。因为年代久又跨省,张继平等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最终在四川省公安厅和湖北省公安厅的协助下,圆满解决了胡秀芳的户口问题。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双手托举民生。类似为村民排忧解难的的事情,张继平还做了很多。他说,只有自己还在村上待一天,就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俯下身子、做好村上的每一项工作,踏踏实实完成国家的扶贫之路,为扶贫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