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呼吸内科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子支气管镜专家朱辉教授和杨赛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两例“电磁导航引导下的肺外周结节活检术”,并且在普通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外周区域,成功取得肺小结节组织活检。这是我院呼吸内科电子支气管介入治疗上开展的电磁导航新技术,填补了川东北地区此类技术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肺结节精准诊疗的综合实力。
患者袁先生,因“咳嗽咳痰11天”于5月16日入住我院呼吸内科。入院后经薄层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灶,病灶部位在普通纤支镜不能到达肺组织的外周区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经过该院呼吸科讨论,决定为患者在全麻下行“磁导航下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术”。术前一天,利用朗开电磁导航三维重建。5月2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朱辉教授的指导下,由我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青刚操作,通过实时电磁导航到达病灶,建立工作通道,进行了病灶活检的留取。患者目前情况良好,即将出院。
患者李先生,因“反复咳喘2年,复发半月”于5月12 日入院,入院后薄层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经过呼吸科讨论,决定为患者在全麻下行“磁导航下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术”。术前一天,利用朗开电磁导航三维重建。5月2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杨赛的指导下,我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邓太兵通过实时电磁导航到达病灶,建立工作通道,进行了病灶活检的留取。患者目前情况良好,也将出院。
据我院呼吸内科主任黄万秀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不断上升状态,每相隔15年统计数字约增加1倍。在中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将近100万,其中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为晚期,其五年存活率不足15%。如果能够在肺癌早期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必将挽救更多的生命。
据悉,我院新引进的电子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肺病灶定位技术,主要适用于肺部外周微小结节通过普通内镜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传统的气管镜技术是用来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呼吸系统是由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等逐级分支的部分组成的树状结构,在没有导航的支持下,气管镜是看不到支气管以下的结构的,更不用说肺外周病灶部分的活检了,只能进行“盲检”。电磁导航支气管镜通过电磁实时引导,像给支气管镜装上GPS导航系统,准确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尤其是微小结节、磨玻璃结节),并建立一条工作通道到达病灶,从而实现“病理活检、染色定位、微创胸腔镜精准切除”,真正实现了肺部疾病的精准、微创、可视、诊疗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