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惊无险的PICC拔管历程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0-06-28

近日,我院肿瘤科医护人员经历的一次有惊无险的PICC拔管历程,彰显了他们精湛的专业水平。

6月16,肿瘤科收治了1例诊断食管癌6年多,拟行化疗的患者,患者入院时带着PICC导管,导管在位通畅无异常。


62118时,患者在六周期化疗全部结束后遵医嘱拔,责任护士在拔管过程中感到有阻力但仍可以缓慢拔出。在拔至剩余5cm左右时,导管回弹不能拔出,责任护士随即报告主治医生及护士长。

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了右上肢急诊血管彩超。彩超显示:导管在位固定,未见明显异常。医生初步排除是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包裹的可能,认为是导管与静脉壁贴附或与皮肤粘连的可能性很大。

该科护士长曾小梅和专科护士赵怡立即对患者导管穿刺点上方血管进行热敷,并让患者放松心情勿紧张。30分钟后再行拔管,但仍未成功。然后尝试用导丝插入引导拔管,导丝进出顺利,回抽导管回血良好,但还是未能将导管顺利拔出。

经过大家商讨,医务人员决定当天暂停拔管,便固定导管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原因,叮嘱患者不要紧张,可以下床活动,并适当热敷、手臂握拳、按摩等,缓解焦虑及紧张心理。


6月22日,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拔管。拔管前护士协助患者热敷、握拳和按摩置管侧上臂,并询问患者昨晚到今天的饮食及睡眠等情况,拔管过程非常顺利,终于将导管拔出。护士观察导管,发现形状完整无异常,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据悉,自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后,广受好评,尤其受到肿瘤患者的欢迎。但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拔管是PICC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拔管困难是拔管时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40%-0.965%;尽管发生率低,若发生时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导管断裂、血管组织损伤等不良后果。该科医务人员表示,拔管虽简单,但遇拔管困难时,要认真评估,查找原因,排除相关影响因素。操作者要沉着冷静,操作时应注意手法,切忌暴力拔管,必要时应暂停操作,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原因,择机再行操作,以免因急躁处理导致导管断裂造成严重后果。(曾小梅 陈娟)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