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外开窗!我院心脏大血管团队完成高难度主动脉夹层手术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5-02-28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团队与华西广安医院何佳虹教授团队紧密合作,成功为一名42岁男性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该手术采用了创新的体外开窗技术和唯强分体式分支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成功保留了患者的左椎动脉血供,避免了脊髓缺血的风险。术后效果显著,为复杂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患者情况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伴有 III 型弓伴迷走左椎动脉,双侧前后交通动脉缺如,手术难度极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危及生命,急需救治。该患者的夹层起于左锁骨下动脉(LSA)前缘,破口在LSA根部,距左颈总动脉(LCCA)后缘仅20mm。LCCA 开口中部已血栓化,病变延伸到左、右髂总动脉,治疗难度剧增。术前CTA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起始处位于LSA根部,近端累及LCCA开口中部(已血栓化),远端累及至左、右髂动脉。
此次手术难度在于——由于病变部位特殊,主动脉弓附近血管复杂,为脑部、上肢供血。此次夹层紧邻主动脉弓,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操作不当易引发脑部供血不足、上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血管条件差,LCCA 开口血栓化,增加支架植入难度和血栓脱落风险,且锚定区有限,对支架选择和放置要求极高;手术操作上,在复杂血管病变中植入支架,医生需在狭小空间精准操作,既要覆盖破口,又不能影响正常血流,对主刀医生技术和心态都是极大考验。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胡佳教授与何佳虹教授团队经过详细评估,制定了精准的手术方案。手术分为三步,首先,植入限制性支架,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其次,采用体外开窗技术与唯强分体式分支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成功保留迷走左椎动脉血供,并封堵近端破口;最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确保血流通畅‌。‌胡佳教授(右一)、何佳虹教授(左一)为患者手术中手术很成功。术后CTA显示,支架定位准确、塑形良好,成功封堵近端破口,分支支架重建LSA,迷走左椎动脉血供良好。患者术后随访恢复良好。
胡佳教授介绍,本例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健康锚定区内完成支架植入,同时保留左椎动脉。通过体外开窗技术和分体式支架系统的联合应用,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患者带来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何佳虹教授强调,体外开窗技术为迷走左椎动脉的血流通畅提供了保障,同时重建了LSA。这一病例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应用,也为复杂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华西医院团队在复杂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域的高超技术水平,也体现了体外开窗技术和分体式支架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巨大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复杂病例将得到有效治疗,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